小抠门与小嘚瑟的故事
小抠门与小嘚瑟的故事.1
陈芳和朱勇生了个龙凤胎,这让生在农村的她家都很欣喜。因为生了孩子后,陈芳和她丈夫朱勇就打算去城里打工了,由家里的两位老人带孩子。两个小孩子从小由爷爷奶奶抚养,结果这龙凤胎的兄妹俩却越长越不一样。不是长得不一样,而是性格上越来越不一样。老大是哥哥,起名朱福,老二是妹妹,起名朱宝。爷爷奶奶一样带的娃,朱福越长越抠门,一个硬币都要放到盒子里存起来,而朱宝却越长越嘚瑟,从小就要头戴珠花,脚穿皮鞋,衣服一天至少要换。朱福平时是有颗糖都舍不得吃,一定要攒起来等父母回来一起吃。而朱宝则会去村口的市集上每天买几颗糖吃。喝的饮料瓶,朱宝会顺手扔进垃圾桶里,朱福会找个大袋子把喝过的瓶子,用过的纸壳子也都攒起来,交给奶奶拿去换钱。奶奶则每回都会奖励他一元钱。朱福就会把这些钱也存起来放在储钱罐里。所以每次过完年后,朱宝就会从头到脚一身新,嘚瑟的不行。而朱福则除了父母给他买的新鞋,新衣服外,几乎不买什么东西。因此大家都叫哥哥朱福“小抠门”,而叫朱宝“小嘚瑟”。
由于陈芳和朱勇去城里打工,会定期给爷爷奶奶转过来三千元一个月的生活费。爷爷奶奶就会给两个小娃娃买奶粉和牛奶,营养米糊等。结果小抠门朱福一岁多会说话后,一次听完爷爷奶奶算帐,就不喝奶粉和米糊了,爷爷奶奶就只好喂他吃稀饭,米饭和馒头等。小嘚瑟朱宝不同,她每天喝牛奶时要吃鸡蛋,喝奶粉时要兑营养米糊。父母给爷爷奶奶定得他俩的伙食标准一点也不能少。吃完饭还要吃水果。小抠门朱福只在中午吃完饭后吃水果,小嘚瑟朱宝是一天三顿都要吃水果。除此之外他还把自己攒的糖果卖给村里想吃的其他小朋友们。一颗一元钱,全是村里还没有的,由父母从大城市里带回来的糖果。还有点心,饮料等,都按一元钱一个卖给小朋友们。因为这些东西这样拿去卖比实际价格要便宜很多,因此小朋友们愿意用零花钱向他买这些东西。还有水果,卤肉,袋装零食等,因为没吃过,价格也不贵,小朋友们都很乐意从他这买。还有就是各种玩具了。成套的玩具他玩了两三个月之后,就会论个卖给不同的小朋友们。因为玩具很贵,他会按十元一个卖给小朋友们,比如像奥特曼模型。只要比实际价便宜很多,就会有小朋友买。而他的新衣服,新鞋子,新书包用了一年后,他也会按十元一件价格卖给村里需要的小朋友们。还有父母给他们买的成套的小人书及各种漫画杂志,他也会按一元到十元不等的价格卖给村里的小朋友。
这样到兄妹俩长到六七岁要上一年级时,小抠门朱福已经会自己算账了。他从一岁多开始攒的压岁钱,从父母爷爷奶奶及去亲戚朋友家拜年收的压岁钱每年至少有一千元,越大收到的越多。父母和爷爷奶奶都给他存着,稍大点都由他自己保管了。而帮爷爷奶奶卖水瓶钱,纸壳子钱奶奶每次给他的钱每月大约有十元,一年大约有一百多元,年龄越大,他收集的越多,奶奶到回收点卖完之后给他的也越多,一年两三百元也有。而卖给村里小朋友各种东西的钱也一年比一年多,从一开始的一百多元,两三百元到后面的一两千元,两三千元(主要是玩具,水果和小人书等)。到他上一年级时他把所有的存罐里的钱一个一个清点一遍,居然有两万多元。他拿出他的小账本(是父母和爷爷奶奶从小开始教他记的),他一笔一笔地加起来,居然分毫不差。他和爷爷奶奶去银行用他的名字存了一张一万元的十年的定期,一张一万多元的活期,以方便随时能取用。不过他一般从不从里往外花钱。能这样的主要原因是他的龙凤胎妹妹朱宝在与他一起出门时总是会买双份的东西与他一起来分享。比如夏天的雪糕,饮料,水果等。
而朱宝则与朱福不同,她喜欢花钱买东西,不论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她都喜欢,看到了就买下来。这样到她上一年级时,她的存钱罐里也没攒下多少钱来。虽然她很羡慕朱福能存钱,但她却忍不住就想把手上的钱花出去。只要看到了别的女孩有的好东西,头饰,衣服,鞋子,袜子,书包等等,她都想也有。每次女孩子们围着她叽叽喳喳地说话时她就特别嘚瑟。朱福这时总是会说她很虚荣,而她总是会说朱福不是女孩子,自然不懂小女孩的骄傲。朱福听了总是眨巴眨巴眼,然后挠挠头。
俩兄妹上学后父母除了每月转给爷爷奶奶三千元的伙食费之外,还给兄妹俩一人办了一张银行卡,让他们学会了用手机支付。银行卡里每月父母会各存入五百元的零花钱和文具费用。而爷爷奶奶每天也会给他们每人五到十元的零花钱用。朱宝的零花钱每个月都会花光,不过还好并不会花超。因为朱福会帮他记本账,收到多少,花了多少,并随时地提醒她。他明确告诉朱宝,别想着花光了自己的又想花他的,他的钱将来是有用处的(这是爷爷奶奶和父母常跟他说的,男孩子要多攒些钱将来总能用的上的)。因此朱宝买东西时都很认真地不会花超。
兄妹俩知道他俩长大了,家里花钱的地方更多了,于是朱福从一万多元的活期里取了一万元钱让爷爷奶奶买了两个小牛犊,一头奶牛,一头公牛,这样家里就不用每天买牛奶,还能每天卖牛奶了。爷爷奶奶看着买回来的两头小牛犊子,乐得合不拢嘴,直夸朱福懂事,会替家里打算,替长辈着想。朱宝也高兴地对爷爷奶奶说周末她要穿着漂亮的衣服和哥哥去集市上帮着爷爷奶奶卖牛奶,爷爷奶奶听了很高兴,不过安排兄妹俩放学后要找点回家去村里的林带和田埂上放牛。牛吃得草多了才能多挤些牛奶,吃得饲料才不多。朱宝听了觉得很麻烦,不过朱福却说让爷爷奶奶再买两百只大鸡苗回来,这样每天放牛时,他们兄妹俩还能顺便拔些草回来喂鸡。这样,爷爷奶奶又花了几百元买了二百只半大的鸡回来喂。
每天放了学之后,朱福朱宝俩兄妹就回家去牵着两只小牛犊到村里的林带里和田埂上放牛。奶奶也跟着,并告诉他俩哪些草可以拔来喂鸡,哪些是野菜,哪些是哪种草药可以用来治什么。这样俩兄妹会身上挂三个布袋子,分别用来装鸡草,装野菜,和装草药。鸡草喂鸡,野菜自家凉拌吃,各种草药拔回去分类晒干了备用。半大的鸡开始陆续下蛋,每天有一百个蛋左右,爷爷奶奶会把鸡蛋卖给村里的小卖部或村里需要的人,每天能收入约五十元。
到了周末,俩兄妹都穿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地,与爷爷奶奶去集市上卖攒下来的多余的鸡蛋,约两三百个,能卖一百多元。还有没吃完的多余的新鲜野菜约几十斤,每斤十几元,能卖个几百元。还有一些晒干的常用中草药,拿到药铺里去卖,也能卖个几百元。这样全部卖完有近千元的收入。爷爷奶奶会奖励他俩每人一百元。一个月算下来就有五六千元的收入。
随着每天鸡蛋的数量增加,每天的鸡蛋数近二百个,月收入约为三千多元。野菜和草药月收入约四千多元,一个月的收入就有约七八千元。这时朱勇和朱福的月零花钱及帮忙的收入为一千多元。一年就有一万四千多元。这些钱朱福能攒下一万四千元。而朱宝自从开始放牛拔草和到集市卖东西后,终于体会到了钱的来之不易,也开始攒钱,每月一千多元能攒下约四百元。一年能攒下约五千元。不过她还是比朱福能花能嘚瑟。她总是说女孩子比男孩子更应该注意仪表仪容。
朱福的压岁钱及帮奶奶卖纸壳子的钱和卖给小朋友各种小物件的零钱,能攒下六千元钱。这样,朱福一年就能攒下两万元钱。而朱宝也进步地攒下了五千元钱,虽然她还是那么的喜欢花钱和嘚瑟。朱福又存了一张一万元的十年定期和一万元的活期。并又拿出一万元让爷爷奶奶买了一只小奶牛和一只小公牛,并又花几百元买了两百只半大的鸡。
到俩兄妹上二年级时,家里的那只奶牛终于可以挤牛奶了。每天产奶25公斤到40公斤,算给小卖部每公斤30元,每天就有7百元到一千二百元的收入。有时会更多些,这时奶奶会做成酸奶或奶疙瘩来卖。而鸡蛋的产量也从每天的二百只增加到三百只,四百只。这样卖给小卖部两百个鸡蛋,之后还余下的鸡蛋更多了。周末爷爷奶奶和朱福朱宝每人各卖一份。连续两天爷孙们一齐将多余的鸡蛋卖完,共收入一万三千多元。还有酸奶,奶疙瘩的收入又有约三千多元,以及野菜和中草药收入约三千多元。这样周末爷孙们一齐努力收入达到了两万多元。爷爷奶奶给兄妹俩每人一天三百元,两天就收六百元。一个月就有二千四百元,加上父母给的零花饯和爷爷奶奶平时给的零花钱,朱福一个月可以攒下三千元,一年便攒下了三万六千元,全部存入银行。其中三万元存为十年定期,六千元存为活期。而压岁钱及帮着卖纸壳子等爷爷奶奶给的钱及卖掉用过的东西和糖果,水果,玩具等攒下的钱约有七千多元,也存为了活期。朱福又从中拿出一万元买让爷务奶奶又去买了一只小奶牛及一只小公牛以及又买了二百只即将开始下蛋的鸡。这时第二只小奶牛也开始挤奶了。这时每天的鸡蛋和牛奶更多了,朱福便开始以爷爷奶奶的名义从网上售卖这些产品。这样一年下来朱福存下了十万多元,其中八万元存成十年的定期,而余下的二万多元则存成了活期。朱福拿出一万元给爷爷奶奶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及一个专门存放酸奶及奶疙瘩等用的冰柜。而爷爷奶奶每月的收入达到了十多万元,一年也有约一百多万元了。朱宝在朱福帮助记账的督促下存了两万元钱。
朱福朱宝的父母仍在外面打工,每月仍给爷爷奶奶转三千月的生活费,给兄妹俩每人五百元的零花钱。而爷爷奶奶每日给兄妹俩每人的零花钱仍是五元至十元。只是父母每年给俩兄妹的压岁钱提升为每人一万元,以奖励他俩与爷爷奶奶的共同努力和奋斗。家里的鸡蛋也增加到每天五百个,六百个,牛奶也增加到每天有五十公斤至八十公斤。这一年爷爷奶奶的收入达到了二百多万元,朱福的个人定期存款在原来的基础上由于网上售卖的增加而达到十万元。余下的六万多元则存为活期的存款。而朱宝的存款也增加了十万元。总算是有了比较大的进步了。
这样,当兄妹俩都考上了大学,准备去读大学时,朱福的账上有存款三百多万元,而朱宝的账上也有了三十多万元的存款。而爷爷奶奶的存款则不断增加,积攒下来也有三千多万元了。
作家的其他作品
同类推荐
版权信息
上架时间:2024-11-23
版权:红袖添香网
本书由红袖添香网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