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往下,我往上,狭路相逢凑一双
楔子:全书背景简介
以下为本小说注解,请勿上升历史朝代,以下部分绝大多数资料参考宋朝,稍作修改,不要较真,合理即可。后续如果有修改会随时进行调整。
【区域说明】
国家:景国。
皇城外围是京城。
京城下方是南北两省。
南省下方有日月星三洲。
月州下方为江河淮济四郡。
江郡下方为仁义礼智信五县。
信县下方为稻粱菽麦稷黍六乡。
稷乡山后是七里乡。
【土地说明】
七里乡为七亭七里,面积四十九平方(里),四户或五户共种一方,全乡一共九十九户人家,云家二十四户,苏家,潘家,葛家各二十五户。
七里乡上,水源占据两亭一里,空地占据一亭,剩余四亭六里为田地。
各方道路划分十分工整,因此实行井田制。
景国一里地为五百七十六米。一亩为三分之两千平方米(≈25.8的平方),块田九分均八户,但只有四户在种,折合块田亩数约为五十五亩,四户人家每户各占两块,一共一百一十亩田,中间块田二八分,二份做屋宅,八份公田缴赋税。折算赋税田每户约为十一亩,屋宅面积每户约为一千八百平方米。
井田制的田在本文中属国家所有,未经官府允许不可私自转让,买卖与雇佣。
【劳动力说明】
以下为一个人三日能够打理的田地数量,本文中田地打理为两日或三日一循环,具体情况请勿较真。
①健全劳动力
6-12岁男娃:1.5-2亩
12-42岁男性:4-6亩
42岁以上男性:3-4亩
7-15岁女娃:1-1.5亩
15-40岁女性:1-4亩
40岁以上女性:1-3亩
②病态
6-12岁男娃:0-1亩
12-42岁男性:0-3亩
42岁以上男性:0-2亩
7-15岁女娃:0-0.75亩
15-40岁女性:0-2亩
40岁以上女性:0-1.5亩
③水源出处:河流流经两长亭,家家户户门前均有水,挑水不过一里路。
④说明:赋税田为9亩(5户)或者11亩(4户),欲要交齐赋税,家家户户至少要有两个健全劳动力。欲要种粮食养家,至少要三个劳动力。
【镇县说明】
①稻粱菽麦黍五乡各有一个镇,对于农民而言,小镇的优点:
小摊小贩多,摆摊只需交摊位费,但绝大多数都是加工产物
商品可直面百姓出售,无需经第三方,故价格比县城市场价稍微低一部分。
缺点:第一产物基本卖不出去,家家户户都能自产,不缺这玩意儿。
适合人群:会做加工产品的(二三产业)
②城镇之上便是县,对农民而言
优点:可以卖田地种的粮食(一产)
缺点:未取得行商证前必须经由第三方接手,最高可转手两次。取得行商证后才可不经第三方直接经营。
③行商证
景国境内凡县城之上行生意必须经由官府报备,行商证可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没有行商证,不能在县城经营。
本小说中普通百姓行商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像本文第4章所描述的一样,将作物交由菜商打理,由菜商出售给百姓,这种情况优点是只需要缴纳进城费,缺点是不能面向大众百姓,必须经由第三方接手,否则算是违法。一般来讲,除了粮食最高可转手两次之外,其他作物最高只可转手一次。
第二种是针对外地人口,想要在县城做生意,直接面向大众百姓,首先需要获得行商证,在官府报备,其次每出入一次城门便需要缴纳过城税。进城后可能还会收取一些其他的费用,比如摆摊之类的区域管理费等等(对于七里乡的地理位置而言,此种方法不适合)
第三种便是本地/常住人口,有县城的户口,或是在县城有房子的,或通过各种方式取得行商证的,均有行商资格,取得行商证后,按照住城税缴纳,这种税率往往要比过城税高。
注:以上为行商证简要说明。
【价格换算】
本文价格参考宋朝,略做修改,景国通用货币为铜钱(文),银子,与金子,其中
1钱=1(足)陌=100文
1贯=1吊=1000文
1两银=1.5贯=1500文
1两金=12两银
铸币税按百分之十(铜换银)和百分之十五(银换金)收取,即通过官方将铜板兑换成银子,1650个铜板可铸造1两银子,百姓收银1两,官方收取150文费用,13.8银可铸造1两金,百姓收金1两,官方收取1.8两银的费用,而非官方铸造则可平等兑换钱币银两。
【价格说明】
乡镇于本文中处于物价最低态,越往上一级物价会持续攀高。本文发生的交易地区绝大多数在县城,为低价区,三州四郡为普通价区,省城京城为高价区。
物价方面:乡镇<(或≈)县城<三州<(或≈)四郡<省城<(或≈)京城,以下为县城物价一览:(暂不填充,具体以文章为主,后续全部补充)
【女主苏泉儿能力】
降雨/调节天气(力量会逐渐变强)
半个月产鱼两万斤,鱼肉可以强身健体,长久食用有效。单条鱼做出的菜的味道特别鲜美(根据厨子手艺决定),鱼离了水能活两天,外表看上去与普通的养鱼无异,任何形式做出来的鱼汤喝下一口均能暖身。
每个月使七里乡的田地亩产增1斤,增到400斤时会暂停一段时间
自带泉水功能
去山林就能找到种子/粮食/作物
(等……)
【女主家人一览】
爷奶:苏枝——范知音(稻乡镇上大户)
大伯娘:苏盛——张月娘(稻乡杀猪)
爹娘:苏荣——秦筝娘(稷乡种田)
三叔娘:苏茂——杜雨娘(菽乡养驴)
大哥二姐(盛):苏粱,苏酒儿,468年农历九月初九生
三哥四姐(荣):苏林,苏木儿,470年农历十一月十七生
五哥六姐(茂):苏河,苏鱼儿,472年农历五月初四生
七哥八姐(盛):苏巧,苏糖儿,476年农历七月初七生
小九小十(荣):苏安,苏泉儿,478年农历二月十一,十二生
大喵:小黑猫一只
小六:驴子一只(第二章新成员)
【剧情背景:上】
景国年纪元475年,太子景临降生。
三年后(478年),太子因一场意外感染风寒,彼时皇上盛宠的段妃娘娘临盆在即,皇上召集太医院所有太医在段妃寝宫外候着以备不时之需,完全忘了宫里还有一位病重的太子。等到太医被出面的皇太后施压急召时已经来不及了,太子烧成了傻子,一时之间,朝堂哗然。
以段良大将军为首的武官一派在朝堂上提出要废除太子,他是段妃段蓉的哥哥,手握重兵,如今太子烧成了傻子,自是要给他妹妹的孩子让路。
而以张自心为首的谏官一派可不管这些,在朝堂上是毫不避讳,直接开骂,直指段妃祸国,这也是委婉地在骂皇帝昏庸无度,为了一个女人,连国之重任都不管不顾,还非要让皇太后出面亲自施压。
一时之间,朝堂争吵不断,但张自心背后有皇后的父亲文臣之首顾丞相坐镇,再加上这件事本身就是皇上做的不地道,要么杀掉天下所有文官,要么就是不能废太子。显然第一条是行不通的,因此,张自心在这一场争吵中隐隐占上上风。
最终朝堂上下达成一致,将太子景临送至外祖老家静养,也就是南省下面的月州顾府,同时寻求天下名医前来为其医治,而段妃因诞下龙子却间误太子而功过相抵,只罚她跟随太后身边礼佛,无召不得出入,至于段妃诞下的孩子,赐名景行,表面上是指光明正大,实际上是告诫段家记住今日之耻(行),至于老四这个孩子由谁来养,给谁都不合适,所以皇帝大手一挥,将景行给了性格最为安静且膝下暂无子嗣的德妃娘娘抚养。地位比段蓉高,但始终比不上皇后。
至此,宫里的这场闹剧才总算结束。
【剧情背景:下】
位于江郡下的信县下方有七个乡,其中稻乡盛产稻与豕(猪),梁乡盛产梁与鸡,菽乡盛产菽与驴,麦乡盛产麦与骡,黍乡只盛产黍,此四乡在信县上是出了名的农业大生产队,产出来的作物都可以运到镇上或信县县城出售,不止环境好,而且距离县城很近。
比起这四乡的经济状况,黍乡与稷乡有一些倒霉,因这里多山少田,所以黍乡的黄米与稷乡的高粱产量并不是特别的多,黍乡的百姓大多饲养鸟类当做肉食,而稷乡的百姓大多饲养犬类用于山林进行补猎,受大山的阻碍,两乡(山)的百姓并不是特别富裕。
然而比两乡还要倒霉的是在稷乡的山头后面更远的地方,有一大片广袤的土地,大到什么程度呢?
景国一里五百七十六米,十里一长亭,十亭合一乡,而这片土地上就有七亭七里,面积统共四十九个平方(里)。其中河流占据两亭一里,一亭全为空地,余下的四亭六里数则全部都是田地。
因为它位于稷乡山后,所以归属在信县下方,这多出来的第七个乡就被称为七里乡,云苏潘葛四姓人家,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里。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同类推荐
版权信息
上架时间:2023-10-27
版权:红袖添香网
本书由红袖添香网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